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睡眠周期的自然规律:人的睡眠分为快速眼动期和非快速眼动期,通常每隔90分钟循环一次。在一个睡眠周期结束时,人体处于浅睡状态,容易被环境因素或内部刺激唤醒。这种情况是正常的,只要能快速入睡,不会显著影响健康。
2.睡眠环境影响:光线过强、噪音干扰、温度不适宜或床铺不够舒适,都可能导致夜间醒来。例如,室温过高或过低可能会使机体感到不适,从而中断睡眠。
3.压力与焦虑:过高的心理压力或长期的焦虑状态可能引发夜间觉醒。情绪波动会干扰神经系统的稳定性,使大脑在夜间保持兴奋,导致反复苏醒或难以再入睡。
4.身体疾病:某些疾病会导致夜间频繁醒来,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会因气道阻塞引发憋醒;胃食管反流病可能因胃酸返流刺激引起不适;糖尿病患者由于夜间血糖波动或频繁排尿也可打断睡眠。
5.不良生活习惯:睡前摄入含咖啡因的饮品如茶、咖啡,或大量饮酒都会干扰深度睡眠。躺在床上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其蓝光可能抑制褪黑素的分泌,降低睡眠质量。
6.激素波动:老年人由于褪黑素分泌减少,睡眠时间缩短,夜间觉醒增多;女性更年期可能因雌激素水平下降或潮热现象导致睡眠中断。
7.其他因素:长期失眠史、昼夜节律紊乱(如倒班工作、时差)以及药物副作用(如某些抗抑郁药或降压药)都可能诱发夜间醒来。
夜间频繁醒来若持续时间较长或伴随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潜在原因,避免影响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