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调整作息时间
保证每天的睡眠时间在6-8小时之间。如果晚上10点前入睡,清晨5点醒来可能已经满足了基本睡眠需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略微延迟入睡时间至11点左右,以保证起床时间更接近自然觉醒规律。
固定起床和入睡时间,避免昼夜节律紊乱。建议每天起床时间相对固定,即使是周末也不要大幅度改变。
2.优化睡眠质量
睡前避免摄入咖啡因或酒精,这些物质可能干扰深度睡眠,使人容易提前醒来。
确保卧室安静、黑暗和温度适宜,减少对睡眠的外界干扰。
睡前一小时尽量远离电子设备,尤其是手机、电脑等,它们发出的蓝光可能抑制褪黑素的分泌,从而影响睡眠质量。
3.缓解心理压力
早醒可能与心理压力或焦虑有关。适当进行放松训练,如睡前冥想、深呼吸练习或泡热水澡,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
如果近期存在明显的心理困扰,可考虑咨询专业心理医生进行调适。
4.关注生理因素
激素水平波动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血糖偏低可能导致早醒,应及时检查相关指标。
改善不良饮食模式,晚餐避免高糖、高脂肪食品,选择易消化且富含纤维的食物。
适当增加运动量,建议每天进行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锻炼,如快走、瑜伽等,但避免在睡前2小时内剧烈运动。
5.重新建立正确的睡眠态度
清晨醒来后不要勉强自己继续躺在床上纠结失眠问题,反而会增加精神压力。
如果醒后实在无法重新入睡,可以起身做一些轻松的活动,如阅读、听舒缓音乐,待到有困意时再尝试入睡。
如果经过上述调整仍然无法改善,或者伴随其他症状如心慌、盗汗、情绪异常等,建议进一步就医排查潜在疾病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