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概念:
肝郁症属于中医学范畴,是指肝气郁结所致的一种病理状态。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调节情志,当情志长期不舒畅时,就会导致肝气运行受阻。
抑郁症则是现代医学中的一种精神障碍,与大脑神经递质功能异常、遗传、心理社会因素等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持续性的情绪低落、兴趣丧失及认知和躯体功能的改变。
2.症状表现:
肝郁症常见症状包括情绪抑郁、胸胁胀痛、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腹胀、大便秘结或腹泻、月经不调等,这些症状通常与气血运行受阻有关。
抑郁症的核心症状为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和快感缺失,同时伴随注意力下降、自卑感、睡眠障碍、食欲变化以及自残或自杀倾向等。
3.诊断依据:
中医诊断肝郁症主要依赖望闻问切四诊,通过辨证来判定是否存在肝气郁结的病机。
抑郁症的诊断依据为国际或国内诊断标准,如ICD或DSM,需满足特定的临床症状及持续时间。
4.治疗方式:
肝郁症的治疗以疏肝解郁为原则,常采用中药、针灸、情志调摄等方法,如柴胡疏肝散、逍遥散等中药方剂。
抑郁症则以抗抑郁药物(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及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治疗)为主,必要时辅以电休克治疗。
尽管两者有所不同,但部分肝郁症患者确实可能因长期情绪问题发展为抑郁症,因此保持良好的情绪管理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