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保证充足睡眠。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大脑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从而引起情绪不稳定。成人通常需要每天7至9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建议减少使用电子产品,尤其是在入睡前的1小时内,避免蓝光干扰褪黑激素分泌。
2.进行适量运动。研究显示,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或游泳,有助于释放内啡肽,缓解压力并提升心情。轻柔的瑜伽或冥想也可以稳定情绪。
3.管理饮食结构。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可能导致血糖波动,引发情绪变化。应保证摄入均衡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健康脂肪,多食用富含B族维生素、镁和锌的食物,例如全谷物、坚果和绿叶蔬菜,这些营养元素对神经系统和情绪调节具有重要作用。
4.调整外部环境。嘈杂、混乱的环境可能会加重烦躁感。尝试整理房间、摆放绿色植物或播放舒缓音乐,以优化周围氛围。
5.创造自我空间。当感到心烦意乱时,可暂时脱离人群,独处一段时间,倾听自身需求。写日记、绘画或阅读也是不错的方式,有助于转移注意力。
6.学会情绪表达。如果持续感到烦躁但无法找到具体原因,可以与亲近的家人或朋友交流,通过倾诉减轻心理负担。如有必要,还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
如果心情烦躁的状态较为频繁或伴随其他症状,例如失眠、心悸或明显疲劳,可能涉及焦虑、抑郁或身体疾病,应及时就医以明确诊断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