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肝脏疾病,其特征是肝细胞受损和纤维组织过度生长。早期肝硬化具有一定的可逆性,这意味着如果能够及时去除导致肝损伤的原因,肝脏功能可以部分恢复。
2.引起肝硬化的常见病因包括:长期酗酒、慢性病毒性肝炎(如乙型和丙型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在这些病因中,戒酒、抗病毒治疗和改善新陈代谢是减缓或逆转肝硬化的关键措施。
3.研究表明,通过合理的医学干预,肝纤维化的程度可以减少。例如,乙型肝炎患者经过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其纤维化指数有显著下降。在酗酒者中,戒酒可以显著降低肝硬化的进展。
4.一旦肝硬化进入失代偿期,表现为严重的并发症,如腹水、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和肝性脑病,此时很难实现逆转。此阶段的治疗主要集中在管理并发症和维持生活质量。
早期诊断和干预是改善预后和可能逆转肝硬化的关键因素。医务工作者应根据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最大限度地保护肝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