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秀秀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内科
1.狭窄程度分类:
轻度狭窄:通常指血管内径减少不到50%。此类狭窄可能不会立即引发严重症状,但需定期监测和管理。
中度狭窄:血管内径减少在50%到70%之间。这种情况可能增加缺血性脑病或中风的风险,需要积极干预。
2.症状和风险:
轻度狭窄常无明显症状,但可能伴随轻微头痛、头晕等不适。
中度狭窄可能导致暂时性脑供血不足,引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表现为短时间的肢体无力、麻木、言语障碍等。
3.检查和监测:
经颅多普勒超声和磁共振血管成像是常用的检查手段,可明确狭窄部位及程度。
定期复查可以监测病情进展,建议至少每6个月进行一次影像学检查。
4.生活方式调整:
健康饮食:低盐、低脂肪、富含蔬菜水果。
适度运动:如每天步行30分钟,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
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是脑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
5.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可以预防血栓形成。
他汀类药物能够降低胆固醇水平,有助于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6.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狭窄或反复出现症状者,可考虑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或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60岁脑血管部分分支轻中度狭窄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通过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规范化的医疗手段,可以有效控制疾病进展,降低发生严重后果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