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病因:
胆结石:这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约占所有梗阻性黄疸病例的60-70%。
胰腺癌:约占10-20%,通常在胰头部位肿瘤压迫胆总管。
胆管肿瘤:包括胆管癌、胆囊癌等,约占5-10%。
胆道寄生虫:如华支睾吸虫病等,也可引起梗阻。
2.症状和体征:
黄疸:皮肤和眼睛巩膜明显发黄。
深色尿液和浅色大便:由于胆红素无法进入肠道,大便颜色变浅,而其经肾脏排出,使尿液颜色加深。
腹痛:特别是右上腹部疼痛,可能伴有背部放射痛。
瘙痒:由于胆盐积聚在皮肤,刺激神经末梢,引起全身瘙痒。
体重减轻和食欲不振:特别是在恶性肿瘤引起的情况下更为明显。
3.诊断:
血液检查:显示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升高。
超声波检查:可以发现胆道扩张或结石。
CT或MRI:更加详细地观察肝胆系统的结构异常。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既能诊断,又能进行治疗性操作,如取石、置入支架等。
4.治疗:
去除梗阻:如内镜下取石、手术切除肿瘤等。
改善胆汁引流:通过胆管引流术或支架置入术。
对症治疗:使用止痛药、抗生素等根据病情需要进行处理。
梗阻性黄疸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的医学干预。早期发现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