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宝玉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神经内科
一、成像原理
1.CT利用X射线穿透人体,然后通过计算机处理形成横断面图像。其基本原理是X射线在身体不同组织中的吸收率不同,导致成像亮度差异。
2.MRI则基于核磁共振现象,通过强磁场和射频脉冲来激发体内氢原子核,检测这些原子核在恢复到平衡状态时释放的信号,从而生成图像。这种方法无辐射风险。
二、适用范围
1.CT擅长于骨骼、肺部和急性脑出血等高密度结构或含气腔隙的成像。例如,CT在急性创伤、肺炎诊断中应用广泛。
2.MRI则更适合软组织的详细观察,如大脑、脊髓、肌肉和关节病变。这使得MRI在神经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系统病变以及心血管成像中具有重要地位。
三、成像速度与分辨率
1.CT扫描速度快,通常几分钟内即可完成一次全面检查,非常适合急诊情况下使用。
2.MRI成像时间较长,可能需要20-60分钟,但提供的软组织对比度和细节分辨率更高,有助于发现早期病变或复杂病理。
四、辐射暴露
1.CT使用X射线,因此患者会受到一定程度的辐射,特别是多次检查时需注意累积辐射量。
2.MRI不涉及电离辐射,对身体无辐射损害,更适合需要反复进行影像检查的患者,例如儿童和孕妇。
五、禁忌症与限制
1.CT禁忌症较少,但对含有金属植入物的患者需谨慎,因为金属可能影响成像质量。
2.MRI对金属植入物、心脏起搏器或其他电子装置的患者有严格禁忌,因为强磁场可能干扰或损坏这些装置。闭塞恐惧症患者可能难以接受长时间的MRI检查。
CT和MRI各有优劣,应根据具体临床需求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在使用任何一种影像技术前,均需充分评估患者情况和医疗目的,以确保最大诊断效益和最小化健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