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上行性感染:大多数情况下,细菌通过尿道逆行进入膀胱,再进一步侵袭输尿管末端。最常见的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占80%以上。变形杆菌、克雷伯氏菌和念珠菌等也可能导致感染。
2.结石刺激:输尿管结石在向下移动过程中,会对输尿管黏膜造成摩擦和损伤,导致局部组织充血、水肿以及继发性炎症反应。一些较大的结石可能长时间滞留在输尿管末端,加重局部病变。
3.尿液反流:当膀胱内压力增高时,尿液可能反流至输尿管末端,长期的化学物质刺激会诱发炎症。例如,膀胱出口梗阻或前列腺增生可能增加这种风险。
4.外源性干扰:使用导尿管、不洁净性生活或手术操作可能直接引入病原体,引发局部感染和炎症。在某些情况下,宫颈癌或盆腔放疗等因素也可能间接造成输尿管的损伤与炎症。
5.免疫力下降: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时,机体无法有效抵抗细菌或病毒的侵入,使得输尿管末端更容易受到感染。例如,糖尿病患者、老年人或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群体更易罹患此类炎症。
6.全身性疾病影响: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结核病、血吸虫病等可通过血行播散方式波及泌尿系统,引起输尿管末端的慢性炎症过程。
预防应注意保持泌尿系统健康,避免憋尿,多饮水促使泌尿道系统正常排泄。同时及时治疗膀胱炎或泌尿系结石等基础疾病,防止其进展至输尿管末端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