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患者进行白内障手术后应如何防止视网膜脱离

2025-02-28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张传伟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眼科

病情分析:高度近视患者在白内障手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的风险较高,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预防和监测。

1.术前评估与充分准备

高度近视通常指眼轴长度超过26毫米或屈光度数大于600度。术前需通过眼底检查评估是否存在视网膜变性、裂孔等病变。如果已经发现这些病变,应先行激光光凝治疗,以减少术后视网膜脱离的概率。

检查玻璃体后界膜是否发生脱离,玻璃体凝缩可能增加视网膜牵拉的风险。

2.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是当前的主流方法,但对于高度近视患者,需要谨慎操作,避免过度负压吸引对视网膜造成牵拉。

注意选择适合的人工晶体度数,同时避免过度矫正以减小眼球结构的应力变化。

3.术后严格随访与监测

术后1个月内是并发症相对高发的阶段,应定期复查眼底及视网膜状况。一旦出现飞蚊症、闪光感或视野缺损等症状,需立即就诊检查。

每次随访时通过散瞳眼底检查确认视网膜有无新发裂孔、变性区或其他异常。

4.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避免剧烈运动、搬重物或突然头部晃动,这些动作可能导致玻璃体牵拉加剧。

控制眼压波动,维持稳定,不宜长时间伏案或阅读。

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均衡饮食,摄入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如绿叶蔬菜,有助于维持视网膜健康。

5.防治相关并发症

高度近视患者的巩膜较薄,眼组织脆弱。术后应特别关注黄斑水肿、后发性白内障等可能影响视力的并发症,并及时处理。

如果术前已存在玻璃体混浊或玻璃体液化,术后需进一步观察是否伴发视网膜撕裂或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通过系统的术前评估、规范的手术操作、严格的随访以及良好的日常护理,可以有效降低高度近视患者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离的风险。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