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的中医辨证论治

2024-12-22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杨宁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中医科

病情分析:中医将胃炎视为脾胃功能失调的表现,通过辨证论治的方法进行个体化调理,主要分为几种常见的证型:肝气犯胃、湿热蕴结、脾胃虚弱和胃阴不足等。

1.肝气犯胃证:

症状:主要表现为胃痛、胀满,且情绪波动时加重,嗳气频繁。

治疗:调和肝脾,常用药物包括柴胡、白芍、川楝子等。

2.湿热蕴结证:

症状:以胃部灼热疼痛为主,伴有泛酸反胃,口苦口粘。

治疗:清热利湿,常用药物有黄连、黄芩、半夏等。

3.脾胃虚弱证:

症状:胃痛隐隐,饭后明显,伴有食少乏力,大便溏薄。

治疗:健脾益胃,推荐使用党参、白术、茯苓等。

4.胃阴不足证:

症状:主要表现为胃部隐痛,口干咽燥,饥不欲食。

治疗:养阴益胃,沙参、麦冬、石斛等常被应用。

中医治疗胃炎强调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通过辨证施治,以恢复脾胃功能平衡。对于具体症状和体质差异,应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合理选方用药。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