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病程:
急性胆囊炎:通常发病突然,病程较短,往往在数小时至数天内表现出明显症状。
慢性胆囊炎:病程较长,病情反复发作,常经过多次急性发作后发展为慢性。
2.临床症状:
急性胆囊炎:主要症状包括右上腹剧烈疼痛,常向右肩胛部放射,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触诊时右上腹有明显压痛和肌紧张。
慢性胆囊炎:症状较为轻微,主要表现为右上腹隐痛,常在进食油腻食物后加重,有时伴有消化不良、恶心等。体检时右上腹压痛较轻,无显著肌紧张。
3.实验室检查:
急性胆囊炎:血液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提示急性炎症反应。
慢性胆囊炎:血液检查结果通常无明显异常,可能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稍有升高,但不如急性期显著。
4.影像学检查:
急性胆囊炎:超声检查发现胆囊壁增厚、胆囊积液、胆囊扩张,有时可见胆石嵌顿在胆囊颈部或胆囊管。
慢性胆囊炎:超声检查可见胆囊壁增厚,但较均匀,胆囊形态正常,无明显积液,有时可见胆结石。
5.手术及病理特点:
急性胆囊炎:手术中可见胆囊充血、水肿、脓性分泌物,甚至坏疽、穿孔。病理检查显示急性炎症特征,如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慢性胆囊炎:手术中胆囊壁增厚、纤维化,内部可见胆汁粘稠、有胆结石。病理检查发现慢性炎症特征,如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胆囊壁纤维化增生。
及时识别和区分急性胆囊炎与慢性胆囊炎对于制定合理治疗方案至关重要。急性胆囊炎需要紧急治疗,通常包括抗生素治疗和手术切除胆囊。而慢性胆囊炎则主要通过控制饮食、药物治疗以及必要时进行择期手术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