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旭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普外科
1.病毒特性: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这是一种嗜神经病毒。它在进入人体后,通过周围神经系统迅速传播,最终到达中枢神经系统。一旦病毒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将导致严重的脑炎并影响大脑功能。
2.潜伏期与症状出现:狂犬病的潜伏期通常为1至3个月,但也可能短至一周或长达数年。在潜伏期内,并没有特异性症状,病毒却在体内扩散。当症状出现后,如恐水、怕风、肌肉痉挛等,疾病已发展到致命阶段,传统治疗手段无效。
3.免疫应答受限:狂犬病毒能够有效躲避宿主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因为病毒快速进入神经系统,而神经系统缺乏强有力的免疫应答机制,使得机体难以清除病毒。
4.缺乏有效治疗:目前,对已发作的狂犬病尚无有效抗病毒药物或治疗方案。尽管存在一些实验性治疗方法,但成功率极低。预防措施如暴露后免疫接种是唯一有效的干预手段。
5.高致死率:狂犬病的病死率接近100%,是已知传染病中最高的之一。除个别经过复杂医疗救治的病例外,一旦出现临床症状,患者几乎无生存希望。
即使现代医学技术不断进步,对于狂犬病的治疗仍然面临巨大挑战。接种疫苗是预防此类疾病的关键,确保暴露后及时处理能够有效避免疾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