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发病部位:
克罗恩病可累及从口腔到肛门的整个消化道,多见于回肠末端和右侧结肠。病变通常呈节段性分布,病灶间夹杂正常肠段。
溃疡性结肠炎仅限于结肠和直肠,病变通常从直肠开始向近端连续分布,不会跳跃。
2.病变深度:
克罗恩病为全层炎症,即从黏膜层到浆膜层均可能受累,容易形成瘘管、脓肿和狭窄。
溃疡性结肠炎主要局限于黏膜层和黏膜下层,极少出现肠穿孔或瘘管。
3.临床症状:
克罗恩病患者多表现为腹痛(尤其是右下腹)、慢性腹泻(可伴脂肪泻)、体重减轻和发热。有些患者还可能有贫血或营养不良。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主要表现为腹泻,通常带有黏液脓血,伴有里急后重感和下腹痛。症状与病变范围密切相关。
4.肠外表现:
两种疾病均可出现关节炎、虹膜炎、皮肤结节性红斑等肠外表现,但克罗恩病发生肠外并发症的概率更高。
5.影像学检查:
克罗恩病在影像学上可能显示“鹅卵石样改变”、肠壁增厚、“线样”狭窄及瘘管形成。
溃疡性结肠炎在钡剂灌肠或肠镜检查下可能显示“铸型结肠”或假息肉样病变。
6.内镜及组织学检查:
克罗恩病内镜下可见纵行溃疡、裂隙溃疡及跳跃样病变。组织学上多见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
溃疡性结肠炎内镜下表现为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糜烂及浅表溃疡,组织学上以腺体变形、杯状细胞减少及炎性细胞浸润为主。
7.家族史:
克罗恩病患者具有更强的遗传倾向,家族聚集现象更明显。
根据上述特点可以进行初步鉴别,但仍需结合个人具体病情及体检结果。必要时应寻求专科医生指导,以获得明确诊断和最佳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