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饮食相关:
(1)短时间内摄入过量高脂、高糖、不易消化的食物,可能因胃肠道对这些食物耐受性差而导致腹泻。
(2)乳糖不耐受是另一常见原因,尤其在进食牛奶及乳制品后出现症状。
2.感染性因素:
(1)病毒感染,如轮状病毒,是急性无腹痛腹泻的重要原因之一,多见于儿童和免疫功能较弱的人群。
(2)细菌性毒素引起的肠炎,例如葡萄球菌或沙门氏菌分泌的毒素会导致水样便,但不一定伴随腹痛。
3.药物影响:
部分药物以腹泻为副作用,如抗生素可能改变肠道菌群平衡,导致轻微腹泻但无显著不适感。铁剂、有些降血糖药(如二甲双胍)也有类似风险。
4.功能性肠道问题:
(1)肠易激综合征的一种亚型以腹泻为主,但通常不伴有严重腹痛。
(2)吸收不良综合征,如小肠对某些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下降,也可能表现为无痛性腹泻。
5.其他可能:
(1)情绪和心理因素,如焦虑和紧张,可能通过植物神经系统影响肠道蠕动,出现腹泻症状。
(2)慢性病原因,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可以增加肠道蠕动速度,造成大便稀薄。
针对上述原因,应观察症状持续时间、伴随特征及是否有异常饮食史。如果症状持续或恶化,应及时就诊以明确病因,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