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饮食纤维摄入不足
膳食纤维是促进肠道蠕动和保持粪便湿润的重要成分。如果长期饮食缺乏水果、蔬菜、全谷类等高纤维食物,就可能导致大便干燥颗粒化。
2.饮水量不足
水分是软化粪便的重要元素,成人每日推荐饮水量为1500-2000毫升。如果饮水量不足,肠道会过多地吸收粪便中的水分,导致粪便变干、变硬。
3.肠道蠕动减慢
某些生活习惯或疾病可能会导致肠道运动功能低下,例如久坐不动、缺乏运动、压力过大或患有某些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这会延长粪便在结肠中的停留时间,使其失去水分并变硬。
4.过度抑制排便
如果经常强忍排便,会让肠道对便意刺激逐渐不敏感,粪便在体内停留的时间增加,水分流失后容易形成颗粒状。
5.特定药物或疾病影响
钙剂、铁剂、抗抑郁药、有些缓解胃酸的药物等可能引起便秘。一些基础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帕金森病)也可能降低肠道动力,影响排便。
6.心理因素
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焦虑或生活压力大的状态,也可能通过神经系统调节作用抑制正常的肠道活动,诱发颗粒状便秘。
针对上述情况,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改善: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每日建议25-30克。
确保充足的饮水量,避免饮用含咖啡因和酒精的饮料过多。
保持规律适度的身体活动,以促进肠道蠕动。
养成固定的排便时间,并避免憋便。
如为药物副作用,可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如果通过自我调整仍无法改善,或者伴随其他症状如腹痛、出血、体重减轻,则需及时就医以明确具体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