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每日建议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富含纤维的食物包括全谷类、蔬菜、水果和豆类。这些食物通过增加粪便体积和软化便质,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比如,一根中等大小的香蕉含有约3克纤维,而一杯熟的燕麦可以提供4克纤维。
2.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取
水分不足会导致粪便干燥,增加排便困难的风险。建议每天饮用1.5-2升水,可根据排汗量、气候和身体需求适当调整。若膳食纤维摄入增加,但水分供应不足,反而可能加重便秘。
3.规律的排便习惯
建立固定的如厕时间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排便反射,例如每天早晨或餐后尝试排便。同时,避免长期憋便,否则可能削弱直肠感觉,导致排便更为困难。
4.适度的体育活动
每周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锻炼,如快走、慢跑或游泳,能够促进胃肠道蠕动。即使每天简单的10-15分钟腹部按摩,也可有效刺激消化系统。
5.避免依赖泻药
长期使用泻药可能导致肠道对药物产生依赖,进而减弱天然的排便功能。泻药仅应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优先选择改善生活方式的方法。
6.注意心理压力管理
长期压力会影响胃肠道功能,导致便秘或其他消化问题。冥想、深呼吸或参与兴趣爱好活动,可以帮助缓解精神紧张。
7.警惕潜在疾病
若便秘伴随体重下降、便血或乏力等,应考虑是否存在其他疾病,如肠梗阻、甲状腺功能低下或肿瘤等。此时需及时就医评估。
养成合理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并关注自身排便变化,是维护肠道健康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