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什么意思

2025-04-06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病情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胃黏膜炎症性疾病,其特点是胃黏膜腺体发生萎缩,导致胃酸和消化酶的分泌减少。该病多由长期的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或自身免疫因素等原因引起,可能会增加胃癌的风险。

1.病理机制: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表现为胃内壁的黏膜细胞逐步破坏和减少,腺体萎缩,正常组织被纤维组织或肠上皮化生的组织取代。随疾病进展,可出现胃功能减退,例如胃酸不足或缺乏重要的消化酶。

2.发病原因:最常见的原因包括:

幽门螺杆菌感染,这是全球范围内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重要诱因。

自身免疫性因素,比如针对壁细胞或内因子的自身抗体攻击。

长期吸烟、饮酒、不健康饮食及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刺激。

环境和遗传因素的共同作用。

3.临床表现:多数患者早期症状较轻或无明显症状,一旦疾病进展,可能会出现以下临床表现:

消化不良,如腹胀、嗳气、恶心和食欲下降。

缺乏胃酸可能引发铁和维生素B12吸收障碍,从而导致贫血症状,例如乏力、头晕和面色苍白。

慢性胃炎发展严重时可能增加肠化生或异型增生风险。

4.诊断方法:确诊需要依靠胃镜检查结合活检病理分析。幽门螺杆菌检测、自身免疫抗体筛查以及血液中的胃泌素水平测定也能提供辅助信息。

5.治疗与管理:治疗目标是缓解症状、清除病因、预防并发症。常用治疗措施包括:

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实施根除治疗。

服用质子泵抑制剂缓解胃黏膜炎症。

补充维生素B12或铁以应对营养缺乏。

调整生活方式,包括戒烟戒酒和健康饮食。

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一定的癌前病变潜力,需定期复查胃镜以监测病情进展,尤其对于存在其他危险因素的患者。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