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肛裂:这是大便带血的常见原因之一,多是由于排便过于干硬造成局部撕裂。鲜红色血丝通常附着在大便表面,并伴有排便时明显的疼痛。
2.痔疮:尤其是内痔出血时,血液颜色鲜红,可能在排便结束后滴出或附着在粪便表面。一般无疼痛,但可伴随肛门异物感或瘙痒。
3.肠息肉或肿瘤:低位直肠或结肠息肉往往会导致间歇性少量出血,血液颜色较鲜红。如果是恶性肿瘤,可能还会伴随体重下降、腹痛、大便习惯改变等症状。
4.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等慢性肠道炎症,可导致大便混有血丝或黏液,同时伴随腹痛、腹泻、乏力等表现。
5.细菌或病毒感染:某些急性肠道感染,如志贺菌属或阿米巴原虫感染,可能导致大便呈现血性黏液状,同时伴随发热、腹痛和频繁腹泻。
6.消化道其他部位的出血:上消化道出血较少表现为血丝,但如果出血量较少且通过消化道传输时间较短,也可能出现血丝。
7.血液系统疾病:如凝血功能异常或血小板减少,也可能导致消化道出血,具体表现视病因而定。
如果经常出现大便带血或者伴随其他症状,如体重减轻、贫血、持续腹痛,应尽早前往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包括肛门指诊、纤维结肠镜检查或影像学评估,以明确病因并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