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风湿免疫科
1.非甾体抗炎药:
例如布洛芬和萘普生等,可有效缓解发热和疼痛。这类药物通过抑制环氧合酶来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降低炎症反应和体温。
使用时需注意可能的胃肠道副作用和长期使用对肾脏功能的影响。
2.糖皮质激素:
如泼尼松、甲基强的松龙等,在风湿性疾病中常用于控制严重的全身症状,包括持续高热。它们通过广泛的免疫抑制作用迅速降低炎症反应。
长期应用可能导致副作用,如骨质疏松、高血糖等,因此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免疫抑制剂:
某些情况下,诸如甲氨蝶呤和羟氯喹这类药物也能间接帮助控制与风湿免疫疾病相关的发热,这是通过调节异常活跃的免疫系统来实现的。
其效果通常需要几周时间才能显现,并存在潜在的肝毒性和骨髓抑制风险。
合理使用上述药物可以有效管理因风湿免疫疾病引起的发热,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以预防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并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