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迟斌主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科
1.乳糖不耐受的基本原因:乳糖不耐受是由于小肠中乳糖酶的减少,导致无法有效分解乳糖,从而引发腹胀、腹泻等症状。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种酶的缺乏是遗传的,并且在儿童期后逐渐显现。
2.不同人群的情况: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因人种和地域不同而异。在亚洲、美洲土著以及非洲人群中,乳糖不耐受较为普遍,患病率可高达90%。欧洲和部分中东地区人群则较少,患病率约5%-20%。
3.暂时性乳糖不耐受:某些情况下,例如肠胃炎或其他损害小肠的疾病,可能导致暂时性的乳糖不耐受。这种情况可能会随着原发病的康复而改善,但这种情况并不是自愈,而是病因消除后的恢复。
4.饮食管理的重要性:对于乳糖不耐受的人群,通过控制饮食,例如减少或避免乳制品摄入,可以有效减轻症状。市场上也有乳糖酶补充剂,可帮助改善症状。
乳糖不耐受一般情况下不会自愈,需要通过适当的饮食管理来控制症状。有必要区分乳糖不耐受和其他肠胃问题,以便采取正确的生活方式调整和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