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生理因素
月经周期:在月经前期,由于黄体酮和雌激素水平的波动,部分女性可能会出现情绪不稳定、易怒等症状,这属于经前综合征的一部分。研究显示,大约50%-80%的女性在月经前会经历类似情绪起伏。
激素变化:青春期、怀孕、更年期或长期口服避孕药可能导致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引发情绪波动或烦躁。
睡眠不足:长期睡眠质量差或缺乏深度睡眠,会影响大脑中与情绪调节相关的神经递质分泌,如5-羟色胺水平下降,从而引起易怒和疲劳。
2.心理因素
压力过大:学习、工作或者人际关系中的压力可能使个体对外界刺激更加敏感,从而更容易感到烦躁。
情绪累积:长期未能有效表达负面情绪,可能以无缘由的烦躁形式释放出来。
焦虑或抑郁:有些女性可能存在轻度的焦虑或抑郁症状,表现为持续性的烦躁、不安或易怒。这种情况通常伴有注意力难以集中、食欲变化等其他症状。
3.外界环境因素
天气变化:一些研究发现,天气闷热或寒冷等极端气候条件会影响人的情绪,导致容易产生烦躁感。
饮食习惯:高糖、高脂饮食可能干扰血糖水平,引发情绪波动。咖啡因摄入过量也可能使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增加烦躁的可能性。
社交疲劳:长时间接触人群或被迫参与大量社交活动,可能导致情绪疲倦,进而感到烦躁。
如果这种烦躁感频繁发生或严重到影响日常生活,建议关注身体健康状况并及时调整生活方式,比如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运动、减少高刺激性饮食。如果问题持续或加重,应考虑咨询心理医生或妇科医生进行进一步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