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炳国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 中医针灸科
1.牙齿感染:后槽牙的感染,如牙髓炎或根尖周炎,可能导致牙齿周围的组织出现炎症和肿胀。此类炎症可能通过解剖结构扩散至邻近区域,例如颞部(太阳穴)。
2.智齿冠周炎:智齿萌出时,若牙龈覆盖部分牙冠且清洁不彻底,可能会导致局部细菌感染,即冠周炎。这种炎症可能进一步扩散,影响面部,甚至累及太阳穴。
3.咬肌受累:位于后槽牙附近的咬肌在咀嚼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一些牙齿问题可能引发咬肌紧张或炎症,导致疼痛和肿胀感传递至太阳穴。
4.面部感染扩散:面部的某些空间如颞下窝和翼腭窝与后槽牙区域紧密相连。当牙齿感染扩散至这些区域时,会引起包括太阳穴在内的广泛肿胀。
5.颞下颌关节紊乱:后槽牙问题可能改变上下颌咬合关系,从而对颞下颌关节造成应激。该关节位于靠近太阳穴的区域,其紊乱可表现为局部肿胀或疼痛。
6.非牙源性因素:上颌窦感染(鼻窦炎)或者某些神经病变,如三叉神经痛,也可能同时影响牙齿和太阳穴,但这种情况相对少见。
出现以上症状需尽快就医,通过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评估明确病因,并接受针对性的治疗。拖延可能导致感染扩散或其他并发症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