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病毒感染引发呼吸道炎症
感冒多由病毒感染引起,例如鼻病毒、冠状病毒或流感病毒。这些病毒侵入呼吸道后,引起局部组织炎症反应。炎症会刺激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使得咳嗽成为一种清除分泌物的防御机制。炎性因子如前列腺素和白细胞介素也会加重咳嗽症状。
2.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
病毒感染后,免疫系统的激活会释放多种炎性介质,刺激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升高,表现为发热。随着体温的波动,身体通过出汗来降低体温,这是机体的一种生理反应。在冬季,由于外界温度较低,体表血管收缩,容易导致散热障碍,因此出汗可能更加明显。
3.代谢增加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感冒时,免疫系统活动增强,新陈代谢率提高,会产生额外的热量,进一步触发出汗。同时,病毒感染还可能影响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导致大汗腺分泌增加,加剧出汗现象。
4.环境与个人体质因素
冬季寒冷的气候使人体容易因温差变化而感冒,尤其在免疫力较弱或疲劳状态下更易受病毒侵袭。某些人群本身汗腺敏感,或者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基础疾病,也可能在感冒时表现为多汗。
出现上述症状时,应注意监测体温、补充水分,并合理使用药物缓解症状。如果症状持续恶化,如咳嗽时间超过两周或伴随呼吸困难,则提示可能存在肺部感染或其他疾病,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