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肠道菌群失调
术后,由于结肠的一部分被切除,肠道菌群的平衡可能被打破。研究显示,肠道内细菌数量和种类的不平衡可能导致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在肠道内异常发酵,产生氨气、硫化氢等有异味的气体。这些气体通常具有明显的恶臭感。
2.肠道运动功能减弱
手术创伤可能引起肠道蠕动功能短暂减弱或紊乱,导致食物残渣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更容易被细菌分解,从而产生更多的恶臭气体。
3.膳食结构的改变
手术后为适应身体恢复,常建议高蛋白、高脂肪饮食,但这些营养成分在肠道中的分解过程中更容易产生难闻的气体,比如含硫化合物和短链脂肪酸。
4.吻合口愈合不良或感染
如果手术部位(如肠道吻合口)存在轻微炎症或感染,也可能干扰正常的消化和吸收,导致不完全分解的物质进入结肠,这些物质经过细菌作用会产生恶臭气体。
5.胆汁及胰液分泌变化
手术可能间接影响胆汁和胰液的分泌或排放,造成脂肪分解不全,从而在肠道内产生腐败性气体。
6.其他并发症
包括隐匿性的肠梗阻、小肠细菌过度增殖或某些术后药物副作用,都可能增加恶臭气体的形成。
若恶臭排气伴随腹痛、发热、便血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评估,以排除严重感染、吻合口瘘或肠梗阻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