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调整睡眠环境
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和温度适宜。研究显示,最佳睡眠温度通常为18℃-22℃。
避免光线刺激,建议使用遮光窗帘或眼罩。蓝光抑制褪黑素分泌,会影响深度睡眠。
使用舒适的床垫和枕头,同时保持卧室整洁以减少干扰。
2.规律作息时间
每天固定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形成稳定的生物钟。人体内的褪黑素分泌受到昼夜节律影响,规律作息能帮助其正常分泌。
睡前避免大量进食或喝含咖啡因的饮品,如咖啡、茶或能量饮料。研究表明,咖啡因对睡眠的影响可长达6小时以上。
建议睡前至少1小时远离电子设备,减少屏幕暴露。
3.心理放松与压力管理
经常凌晨3点左右醒来可能与焦虑或压力有关。适当进行冥想、深呼吸练习或听轻音乐,这些方法有助于降低应激激素水平。
如果情绪波动较大,建议记录引发焦虑的事件并逐步解决,避免将担心事项带到睡眠中。
4.饮食与运动调整
晚餐应选择易消化、低脂肪、高纤维的食物,并尽量安排在睡前2-3小时完成。高糖或辛辣食物可能引起胃部不适,影响睡眠连续性。
规律运动可提高睡眠质量,但需避免睡前2小时内剧烈活动,以免神经兴奋导致入睡困难。每周累计中等强度运动150分钟即可显著改善睡眠。
5.医学评估与治疗
如果已尝试调整生活方式但问题仍未缓解,可能需要进一步评估是否存在健康问题,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或抑郁症等。
女性若伴随盗汗或心悸,可关注是否为更年期症状;老年人则需警惕心血管疾病的早期信号。
长期维持良好的睡眠习惯和健康状态是改善睡眠断续现象的重要措施。如果问题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寻求医疗帮助以明确病因并制定针对性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