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发作时应如何自救

2025-03-19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病情分析:焦虑发作时,可以通过一系列方法进行自我干预,帮助缓解不适症状并恢复平静状态。这些方法主要包括呼吸调节、认知调整和行为处理。

1.调节呼吸:

焦虑发作通常伴随快速且浅的呼吸,这可能加重头晕感或窒息感。尝试用4-7-8法则进行深呼吸,即吸气4秒,屏住呼吸7秒,缓慢呼气8秒,每轮重复3至5次。

腹式呼吸是另一种有效方式,可在呼气时尽量让腹部放松并向外扩张,有助于让体内氧气水平重新平衡。

2.进行身体放松:

渐进性肌肉放松法可以通过紧绷并逐渐放松全身不同部位的肌肉,帮助减轻身体紧张。例如,从脚趾开始逐步到腿部、腹部、手臂、颈肩等区域。

柔和伸展动作也可能有助于缓解身体僵硬与压力感。

3.转移注意力:

找到一个具体物体集中注意力,比如观察其形状、颜色或质地,借此将意识从焦虑叠加中转移出来。

使用“五四三二一”练习,通过依次识别5样看到的事物、4种听到的声音、3种触觉感受、2种闻到的气味和1种味觉体验,促使大脑回归现实环境。

4.调整思维模式:

回顾当前情境是否存在真正危险,通过反复告诉自己“这是暂时的焦虑,不会造成实质伤害”,缓和恐惧感。

记录引发焦虑的具体原因,将抽象恐惧具象化后更容易评估问题的严重程度,并降低对未来失控的担忧。

5.借助外界支持:

如果条件允许,可联系信任的家庭成员或朋友,通过交流表达情绪压力,获取情感支持。

视情况选择离开引发焦虑的环境,避免进一步刺激症状加剧。

6.适度运动:

快走、慢跑或简单的躯体活动能够释放内源性内啡肽,有助于提升情绪稳定性。

动作不宜过于剧烈,以免生理负荷增加带来更多不适。

焦虑发作属于常见心理现象,但如果频率较高或影响正常生活,建议尽早咨询专业医生或心理治疗师,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方案。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