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调节呼吸:
焦虑发作通常伴随快速且浅的呼吸,这可能加重头晕感或窒息感。尝试用4-7-8法则进行深呼吸,即吸气4秒,屏住呼吸7秒,缓慢呼气8秒,每轮重复3至5次。
腹式呼吸是另一种有效方式,可在呼气时尽量让腹部放松并向外扩张,有助于让体内氧气水平重新平衡。
2.进行身体放松:
渐进性肌肉放松法可以通过紧绷并逐渐放松全身不同部位的肌肉,帮助减轻身体紧张。例如,从脚趾开始逐步到腿部、腹部、手臂、颈肩等区域。
柔和伸展动作也可能有助于缓解身体僵硬与压力感。
3.转移注意力:
找到一个具体物体集中注意力,比如观察其形状、颜色或质地,借此将意识从焦虑叠加中转移出来。
使用“五四三二一”练习,通过依次识别5样看到的事物、4种听到的声音、3种触觉感受、2种闻到的气味和1种味觉体验,促使大脑回归现实环境。
4.调整思维模式:
回顾当前情境是否存在真正危险,通过反复告诉自己“这是暂时的焦虑,不会造成实质伤害”,缓和恐惧感。
记录引发焦虑的具体原因,将抽象恐惧具象化后更容易评估问题的严重程度,并降低对未来失控的担忧。
5.借助外界支持:
如果条件允许,可联系信任的家庭成员或朋友,通过交流表达情绪压力,获取情感支持。
视情况选择离开引发焦虑的环境,避免进一步刺激症状加剧。
6.适度运动:
快走、慢跑或简单的躯体活动能够释放内源性内啡肽,有助于提升情绪稳定性。
动作不宜过于剧烈,以免生理负荷增加带来更多不适。
焦虑发作属于常见心理现象,但如果频率较高或影响正常生活,建议尽早咨询专业医生或心理治疗师,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