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药物治疗:
抗抑郁药物常用于平衡脑内神经递质水平,典型药物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氟西汀、舍曲林)以及其他类型抗抑郁药。
一些抗焦虑药物如苯二氮卓类也可能短期使用,但需严格遵医嘱以避免依赖性。
药物疗效通常需要2至4周显现,疗程一般持续6个月以上,以防复发。
2.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是最常见的心理干预方法,可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负面思维模式及不良行为习惯。
正念疗法通过增强对当前感受的觉察来减少情绪波动的影响。
在适当情况下,还可以通过家庭治疗或团体疗法获得支持。
3.生活方式调整:
规律的运动有助于提升内啡肽水平,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如快走、慢跑或瑜伽。
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调节压力激素分泌,成人每晚应睡7至8小时。
健康饮食对大脑功能具有积极作用,应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坚果和绿叶蔬菜。
减少咖啡因、酒精的摄入,避免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刺激或抑制作用。
4.社会支持:
与家人或朋友保持沟通可缓解孤独感,鼓励寻求理解和关怀。
若条件允许,可以参与志愿活动或兴趣小组,以拓展社交圈。
抑郁焦虑症需要针对个人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同时定期随访以评估治疗效果。对于严重症状或自伤风险,应及时就诊以获取专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