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了解病因和表现: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心理疾病,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约为5%-7%。它通常表现为持续两周以上的情绪低落、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疲乏无力、注意力不集中、睡眠紊乱等。如果患者拒绝求助,很可能与自责、自卑或否认状态有关。
2.创造支持性环境:为患者营造一个安全、温暖和无压力的生活环境。研究显示,社会支持可以显著降低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家人和朋友可以通过倾听、不评判的交流方式,让患者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纳,从而增强治疗意愿。
3.避免直接施压:强迫患者就诊往往会加剧其抗拒心理。应避免使用催促或指责等语言,而是提出正面的鼓励,例如分享成功治疗案例或提到专业人士能够提供有效帮助。
4.寻求替代支持:如果患者暂时无法接受正式医疗干预,可以建议尝试心理咨询、团体疗法或线上支持平台,以更温和的方式介入。这些途径可以作为进入正规治疗的过渡步骤。
5.重视日常管理:饮食、运动和规律作息对于改善抑郁症状有辅助作用。例如,每天3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如快走)有助于增加大脑中调节情绪的神经递质水平。健康饮食也可以缓解焦虑和疲劳感。
6.时刻关注风险:如果患者出现明显的自我伤害或者自杀倾向,例如频繁提及“死亡”“无意义”等主题,必须尽快寻求紧急帮助,通过联系专业医生或心理危机热线确保安全。
抑郁症是一种需要科学干预的疾病,早期治疗的效果往往较好。即使患者初期拒绝治疗,也不要轻易放弃帮助,耐心陪伴和正确引导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