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正祥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神经递质失衡:抽动症与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不平衡密切相关。多巴胺系统的异常可能导致对疼痛感知的变化,使某些患者对疼痛产生一定的偏好。
2.感觉调节困难:许多抽动症患者伴有感觉处理障碍,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较为敏感或迟钝。疼痛刺激可能提供一种可控的、预期的感觉输入,帮助他们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获得片刻的安宁。
3.心理因素:一些研究表明,抽动症患者可能通过疼痛来缓解焦虑或其他情绪困扰。疼痛可以转移对症状本身的注意力,从而获得暂时的心理舒缓。
4.习惯性行为:重复的疼痛刺激可能形成习惯性行为,这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抽动症的强迫性动作。这种行为模式一旦建立,患者可能会不自觉地追求疼痛以满足内心的某种需求。
需要关注的是,虽然部分患者表现出对疼痛的偏好,但这并不是普遍现象,也并非所有抽动症患者都会经历相似的感受。详细评估个体差异对于理解和干预这种现象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