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间歇性大便失禁-功能性遗粪症是什么

2025-04-09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龚海红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儿科

病情分析:儿童间歇性大便失禁,也被称为功能性遗粪症,是指在没有明显生理疾病的情况下,儿童出现反复的排便失控现象。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4岁以上的儿童中,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心理和行为因素。

1.年龄:该症状一般出现在4岁或以上的儿童,因为此时多数儿童已经能够控制排便。

2.频率:功能性遗粪症的诊断通常要求至少三个月内每月至少一次大便失禁事件。

3.生理因素:尽管没有明确的生理疾病,但部分病例可能与便秘有关。长期便秘可导致肠道扩张,降低直肠对大便的敏感性,从而增加大便失禁的风险。

4.心理因素:心理压力、家庭环境变化或创伤事件可能是诱发因素。一些儿童可能因为恐惧上厕所而故意憋便,进而导致便秘和随后的失禁。

5.行为因素:不规律的排便习惯或过早的如厕训练也可能影响正常的排便控制能力。

6.性别差异:研究显示,男童相较女童更易发生功能性遗粪症。

功能性遗粪症对儿童及其家庭可能造成显著的心理负担。疗法通常包括建立规律的排便习惯、饮食调整增加纤维摄入量,以及在必要时进行心理咨询。有时药物治疗也可能需要用于缓解严重的便秘。为了有效管理这种情况,应尽早识别和处理,以减轻对儿童生活质量的影响。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