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皮下出血的形成:针灸过程中,针刺位置如果靠近眼睑区域,可能会不小心刺破浅表的毛细血管。眼睑皮肤薄且血管丰富,一旦毛细血管损伤,血液渗漏到皮下组织中就会形成瘀斑。
2.颜色的变化:皮下出血的区域最初会呈现红色或紫色,随着血液中的铁和分解产物被代谢,颜色会逐渐变为青紫色、黄色,最后恢复正常。这一过程一般需要7至14天。
3.外力或特殊解剖结构因素:眼部周围的皮肤敏感且脆弱,对外部刺激反应较强。如果在针灸时使用力量稍大或者个体本身血管分布特殊,出血几率也会增加。
4.个人因素:某些人群容易产生瘀斑,包括老年人、皮肤较薄者、服用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的人、以及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若存在此类情况,应事先告知医生以便调整操作方法。
5.可能的并发症:如果伴随明显肿胀、疼痛、视力模糊或其他不适症状,则需警惕是否为感染、深层血肿等异常情况,建议及时就医。
瘀斑通常会自行吸收,无需过度担忧。但在此期间要避免按摩、挤压或加热,以免加重症状。同时,可适当冰敷减轻肿胀。如果瘀斑长期未消退或症状加重,建议尽快前往医院进行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