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1.急性肠梗阻的定义:急性肠梗阻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肠内容物不能正常通过小肠或大肠,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常见原因包括粘连、肿瘤、肠扭转和疝气。
2.危险性分析:
肠坏死:若梗阻时间过长,肠壁血液供应中断可导致肠坏死。未及时处理的肠坏死可能引发全身感染(败血症),增加死亡风险。
感染及败血症:梗阻部位肠内容物积聚,容易引起细菌繁殖,导致腹膜炎及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这些感染状况迅速发展,若不及时干预,可能致命。
电解质紊乱:呕吐和液体丢失会导致严重的电解质失衡,如钾、钠、氯等离子水平异常。这种生理紊乱可能引起心律失常和休克等危险情况。
脱水及营养不良:持续性的呕吐和肠道吸收障碍会导致脱水及营养不良,进一步削弱身体抵抗力,增加疾病负担和死亡风险。
3.统计数据:急性肠梗阻的预后与及时治疗密切相关。据研究数据显示,如果在初期得到有效治疗,死亡率可以低至5%-10%。但若出现并发症如肠坏死和败血症,死亡率可上升至30%以上。
早期识别急性肠梗阻症状,如剧烈腹痛、呕吐、腹胀和停止排便,及早就医尤为重要。未及时治疗的急性肠梗阻对健康威胁极大,应予以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