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良元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发生率:脑梗塞在全球范围内是导致死亡和残疾的重要原因之一。据统计,每年全球有超过1500万人发生卒中,其中约85%为缺血性脑卒中,即脑梗塞。
2.病理机制:脑梗塞的形成主要由于供应脑部的动脉被血栓、栓子堵塞或长时间痉挛,导致血流中断,脑组织得不到足够的血液和氧气供应,最终发生坏死。
3.影像学表现:在CT扫描上,脑梗塞可表现为低密度灶,这些低密度区域反映了脑组织的水肿和坏死。左侧外囊及额叶的低密度灶则说明该区域的脑组织受到了损伤。
4.临床症状:脑梗塞的症状取决于受累脑区。额叶受损可能导致行为改变、判断力减退、言语困难等;外囊受损则可能引起偏瘫、感觉障碍等神经功能缺失。
5.治疗与预防:急性期治疗包括静脉溶栓、机械取栓等措施,目的是尽快恢复血流,减少脑损伤。长期管理需要通过药物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以及生活方式调整来预防再次发生。
早期识别和干预对于减少脑梗塞的后遗症至关重要。出现相关症状应立即就医,以获得及时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