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核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信号来获取人体内部结构图像的技术。它主要依靠原子核尤其是氢核的磁性特性来产生图像。以下是其基本原理和特点:
原理:
1.核磁共振现象:在核磁共振成像中,最常见的是利用氢原子核和密度不同,从而使得不同组织在成像上呈现不同的亮度,这样就可以区分各种组织和结构。
特点:
1.无辐射风险:与X射线或CT扫描不同,MRI使用的是磁场和无线电波,对人体没有已知的有害辐射效果。
2.高对比度的软组织成像:MRI能非常清晰地显示身体内部的软组织,如脑组织、肌肉、心脏、内脏等,对比度远胜其他成像技术,例如CT扫描。
3.多平面成像能力:MRI可以在任何角度和方向上获取身体结构的图像,包括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而无需物理移动病人。
4.功能成像:除了结构成像外,MRI还可以进行功能性成像(如功能性MRI,即fMRI),用于研究大脑活动、血流动态等。
5.无需使用染料:虽然某些情况下可能使用造影剂来提高图像质量,但许多MRI检查并不需要使用任何染料或造影剂。
6.应用广泛:MRI广泛用于诊断各种疾病,如癌症、脑部病变、关节和骨骼问题等。
核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功能强大、安全且有效的医学成像工具,尤其适合软组织的成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