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伟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眼科
1.发病原因:翼状胬肉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但与紫外线照射、风沙、灰尘等长期刺激有关,尤其是在户外工作的人群中发病率较高。遗传因素和慢性炎症也可能是促发因素。
2.临床表现:翼状胬肉通常起始于鼻侧结膜,逐渐向角膜生长。早期表现为眼睛干涩、异物感、红肿等不适,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影响视力。严重时可导致角膜散光,甚至遮挡瞳孔,引起视力明显下降。
3.治疗方法:轻度翼状胬肉以局部应用人工泪液、抗炎药物缓解症状为主,避免进一步发展。对于已经影响到视力或美观的患者,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目前常用的手术方式有简单切除术、结膜移植术等,手术后需防止复发。
4.预防措施:减少紫外线暴露,戴太阳镜或宽边帽子可以有效预防翼状胬肉的发生。避免长时间在多风、多尘环境中停留,注意眼部卫生,也能降低患病风险。
翼状胬肉虽然常见且易复发,但通过合理预防和及时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获得良好的预后。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眼科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处理此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