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跃副主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康复医学科
1.发病机制:
脑梗:是由于脑部某个动脉被血栓或栓子堵塞,导致该动脉供血区域的脑组织缺血、坏死。脑梗多见于大中型动脉。
腔梗:又称为腔隙性脑梗死,是由于脑内小动脉的阻塞,造成深部的小范围脑组织坏死。此类型通常发生在基底节区、丘脑、桥脑等部位的小动脉。
2.症状表现:
脑梗:常伴有显著的神经功能障碍,例如偏瘫、失语、意识障碍等,具体症状取决于受影响的脑动脉区域。
腔梗:由于病变范围较小,许多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微的神经系统体征,如轻度运动障碍、感觉异常。部分情况下,可能呈现出"沉默性"发作,仅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
3.预后与复发:
脑梗:严重程度和恢复情况因病变面积和治疗及时性而异,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永久性神经损伤或致残风险增加。
腔梗:一般预后较好,但存在再次发生的风险,尤其是在高血压、高血脂等危险因素未得到控制时,可能累积损害,加重认知功能减退。
为了降低脑部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建议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控制血压、合理饮食、定期锻炼,以及定期医学检查。这对于早期发现潜在问题及采取相应措施极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