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跃副主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康复医学科
1.病变部位:
周围性面瘫:病变发生在面神经核以下,也就是第七对颅神经的外周部分,通常累及同侧整个面部。
中枢性面瘫:病变发生在面神经核以上,即大脑皮层或面神经核至大脑皮层之间的路径,通常影响对侧下半部分脸部。
2.症状表现:
周围性面瘫:表现为同侧面部肌肉松弛,包括额头无法皱起、眼睛闭合不全、嘴角向患侧歪斜、口水流出困难等。因为整个同侧面部均受到影响,所以连额头运动也会受限。
中枢性面瘫:通常只涉及对侧下半部分脸部,比如嘴角下垂,而额头运动正常,因为额头区域接受双侧大脑皮层的控制。
3.常见原因:
周围性面瘫:最常见的是贝尔氏麻痹,其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其他原因还包括外伤、肿瘤压迫、炎症等。
中枢性面瘫:多由脑血管意外(如中风)、脑肿瘤、颅内感染等引起。
对于面瘫患者,应根据具体症状表现和病史进行详细检查,以明确诊断。同时,早期的干预和治疗有助于提高恢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