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柴胡:具有疏肝解郁的作用。
2.白芍:能够养血和营,缓急止痛。
3.枳壳:用于行气宽中、消积除胀。
4.厚朴:有燥湿宽中、下气消积的功效。
5.陈皮:可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6.半夏:常用于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7.茯苓: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的作用。
8.甘草:具有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的效果。
9.生姜:用于温中止呕、降逆和胃。
10.大枣:滋养脾胃,益气生津。
11.木香:理气止痛、健脾消食。
12.砂仁:行气温中、开胃进食。
13.乌药:常用于顺气止痛、温肾散寒。
14.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15.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能。
16.川楝子:用于疏肝行气、止痛。
十六味流气饮通过以上多种药材协同作用,达到调整脾胃及肝气的目的。在使用时,应根据个体情况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