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病理学特征:
前列腺增生是一种良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前列腺中间部分(移行带)的腺体和基质过度生长,导致尿道受压而引起排尿困难。
前列腺癌则是恶性肿瘤,其发生部位多在外周带,与前列腺中间部分有所区别。
2.流行病学特点:
前列腺增生多见于50岁以上人群,60岁以上男性中约50%存在不同程度的增生。
前列腺癌的高发年龄通常在65岁以上,但部分患者可能更早出现症状或被确诊。
3.发病机制:
前列腺增生与激素水平波动(如睾酮和二氢睾酮)以及衰老有关,无明确恶性变化风险。
前列腺癌的发生则与遗传、饮食习惯、炎症刺激等多种因素相关,是一种恶性细胞异常增殖所致的肿瘤。
4.临床表现:
前列腺增生的典型症状包括尿频、夜尿增多、尿等待、排尿中断甚至尿潴留。
前列腺癌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晚期可能出现血尿、骨转移疼痛或全身消耗症状。
5.诊断及鉴别:
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水平升高既可见于前列腺增生,也可能提示前列腺癌,需结合直肠指检、影像学检查(如超声、磁共振)及前列腺穿刺活检明确诊断。
前列腺增生的PSA升高幅度较小,而前列腺癌的PSA水平通常较高且持续增高。
6.治疗策略:
前列腺增生以药物治疗为主,包括α受体阻滞剂、5α还原酶抑制剂等,必要时可进行手术。
前列腺癌的治疗依据分期决定,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内分泌治疗和化疗等。
两种疾病同时存在并不意味着它们必然存在直接关联,需通过规范的医疗评估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