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碎石术后尿路长度增长是何原因

2025-03-07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病情分析:体外碎石术后尿路长度可能出现增长的现象,主要是由于身体在术后的一系列适应性反应,包括组织肿胀、结石排出的机械影响以及尿路黏膜修复过程中纤维化的可能性。

1.术后局部组织肿胀

体外碎石术利用冲击波作用于体内结石,可能对尿路周围的软组织造成轻微损伤,引发短暂的炎症反应和肿胀。这种肿胀可能导致尿路的内腔变窄或者弯曲,从解剖学意义上增加了尿路的有效路径长度。

2.结石排出引起的机械影响

术后结石被击碎成小颗粒,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在此过程中,结石碎块可以刮擦或刺激尿路黏膜,形成细微创口。随着愈合过程的进行,尿路可能会发生形态上的微小改变,如局部增厚或纤维化,导致尿路曲度变化和长度的微弱增加。

3.纤维化及疤痕形成

尿路黏膜受到冲击波能量的影响,可能会产生微小的损伤。在部分个体中,尤其是存在感染或愈合不完全的情况下,尿路黏膜层可能出现纤维化或疤痕形成。这种变化可能会使组织结构略有增生,进而影响尿路的解剖长度。

4.基础解剖变化

某些患者本身尿路解剖较为复杂,如尿路天生狭窄或弯曲较多,术后的碎石排出和创面愈合可能加剧这些特性,使尿路长度的变化更加明显。

术后若出现明显的不适或其他异常症状,如排尿困难、血尿持续时间过长,应及时就医评估并采取必要处理措施。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