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病情评估
医学检查是制定治疗方案的基础。腹部B超、CT扫描以及尿液和血液检查用于明确结石的位置、大小及对肾功能的影响。输尿管末端结石一般直径小于5-6毫米时,有50%-80%的可能性自行排出;大于此范围,则需更积极的干预。
2.保守治疗
如结石较小,可尝试通过药物及生活调整促进其排出:
解痉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能缓解平滑肌痉挛,减轻疼痛并有助于结石排泄。
α受体阻滞剂(例如坦索罗辛)可松弛输尿管平滑肌,加速小型结石排出。
多饮水(每日2500-3000毫升),增加尿量以利于冲刷结石。
控制感染,如合并尿路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
3.辅助措施
如果结石难以自然排出,可考虑使用非侵入式方法: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适用于结石直径小于2厘米且没有严重积水的患者。该方法利用高频声波将结石震碎成小块,随后通过尿液排出。
输尿管镜碎石术则适用于卡在输尿管末端且无法通过碎石术解决的情况。
4.手术干预
当以下情况出现时,需要进行手术:
持续性梗阻导致肾脏积水加重或肾功能下降。
合并严重感染或脓毒症。
大型结石或多次尝试其他手段无效。
手术方式包括经皮肾镜取石术或开放式手术。
5.后续管理与预防
清除结石后,应查明成因,如代谢异常、饮食习惯、遗传因素等,并针对性调整生活方式。例如,草酸钙结石患者应减少含钙高的食物摄入;尿酸性结石患者要限制嘌呤类食物。定期复查影像学检查和尿检,以监测是否复发。
肾结石如果伴随梗阻和积水,早期干预至关重要,避免延误引起不可逆的肾功能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