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胸外科
1.良性肺结节:大部分良性肺结节是不需要特殊治疗的,只需定期进行影像学监测,以评估其是否存在生长、形态变化等异常情况。监测方法多采用低剂量螺旋CT检查,通常每3-6个月复查一次,连续观察2年无变化后,可延长随访间隔。
2.感染性肺结节:由细菌、真菌或寄生虫感染引起的肺结节可以通过针对具体病原体的药物治疗。例如:
若结节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如肺结核瘤),需使用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利福平等,疗程通常需要6个月以上。
如果是由于真菌感染形成的结节,例如球孢子菌病,可使用抗真菌药物,如伏立康唑或两性霉素B。
寄生虫感染引起的结节可用驱虫药物,如阿苯达唑。
3.恶性肺结节:若经活检证实为恶性结节,则需根据具体癌症类型和分期选择治疗方案。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可以通过手术切除治愈;晚期病例可能需要靶向药物治疗(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免疫治疗或化疗来控制病情。对于有明确基因突变的患者,如EGFR突变,可以使用特定的靶向药物。
4.炎性假瘤或肉芽肿性病变:某些情况下,炎性假瘤或肉芽肿性病变也会表现为肺结节,可使用激素类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
应注意,肺结节的治疗和管理方案必须依据专业医生的评估结果制定。盲目使用药物可能影响病情进展,甚至掩盖潜在的恶性病变,因此发现肺结节时应尽快就医,明确诊断后再进行合理的治疗或监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