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东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脊柱外科
1.明确病因,针对性治疗
感染性破坏:如结核性病变,需使用抗结核药物(常规疗程为6-12个月),严重感染可能需要手术清除病灶。
肿瘤性破坏:良性肿瘤(如骨巨细胞瘤)可手术切除,恶性肿瘤则需结合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
骨质疏松性破坏:以药物(如双膦酸盐、降钙素)为主,结合钙剂和维生素D补充,同时进行骨质密度监测。
2.减轻症状,保护神经功能
疼痛缓解: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或适量镇痛药物,必要时联合神经阻滞治疗。
神经功能保护:如果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导致症状加重,应及时手术减压,如椎板切除术或椎间盘切除术。
3.颈椎稳定性恢复
骨质破坏导致颈椎失稳需通过手术固定,常用的方法包括前路椎体切除融合术或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
对于手术风险较大的患者,可考虑佩戴颈托或支具进行保护性固定。
4.康复与长期管理
手术后需严格遵循康复计划,常规包括适度活动锻炼、预防感染以及营养支持。
定期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监测病情,预防复发或新发病变。
早期治疗和干预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病情复杂时需多学科协作完成全面评估和治疗方案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