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确定癌细胞的侵袭程度:根据病理报告中的分级信息,了解癌细胞是否仅局限于息肉内或已发生浸润。如果癌细胞未侵入黏膜下层,属于“原位癌”或“早期癌”,多可通过完全切除息肉治疗;若有浸润则需额外评估。
2.评估切缘情况:对于已切除的息肉,需确认切缘是否干净。切缘清洁(无残留癌细胞)时,进一步治疗的可能性较小,但仍需定期随访;切缘不清洁时,应考虑再次介入治疗以清除残余病变。
3.排查淋巴结及其他部位转移:若癌细胞浸润超过黏膜下层,则需进行影像学检查,如腹部CT、MRI或PET-CT,评估是否存在区域淋巴结和远处器官(如肝脏、肺部)的转移。
4.制定个体化治疗计划:
若癌变程度较轻且无转移,可选择内镜下治疗或局部手术切除患病部位。
若癌细胞已侵入深层组织甚至扩散,可能需要行更大范围的手术(如结肠部分切除术)并结合辅助化疗或放疗。
5.随访与监测:即使治疗后恢复良好,高危患者也需要间隔1至3年接受一次结肠镜检查,同时遵循医生建议进行长期随访,以降低复发风险。
癌细胞的发现提示存在潜在的恶性趋势,但早期发现、规范治疗往往可以获得较好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