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病史回顾与临床表现
病史中应重点关注饮食习惯、家族遗传病史,以及以往是否存在慢性肠道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研究显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发生结肠癌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4-20倍。
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大便习惯改变(如腹泻或便秘交替)、便血、腹痛和体重下降等。据统计,约75%以上的结肠癌患者可能在早期出现这些症状,但容易被忽视。
2.实验室检查
粪便隐血试验:可以检测结肠出血,是早期筛查的重要工具。灵敏度在50%-70%之间,阳性结果提示进一步检查的必要性。
血液检查:其中贫血、红细胞减少可能提示消化道慢性失血。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水平升高在某些结肠癌患者中具有参考价值,但其特异性较低。
3.影像学检查
腹部CT扫描:能够评估肿瘤大小、位置及是否存在邻近器官侵犯或远处转移。对于明确定位和判断手术切除范围非常重要。
MRI或PET-CT:用于明确淋巴结受累情况以及是否存在远处转移,尤其适用于复杂病例。
4.内镜检查
全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结肠癌的金标准,可直接观察肿瘤,并进行活检以明确病理诊断。病理报告确认癌变类型对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活检结果还可检测基因突变情况,例如KRAS、BRAF等,辅助预测疗效并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
5.组织分期评估
TNM分期是制定治疗策略的重要依据,根据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受累和远处转移进行综合评估。术前影像和内镜的结合应用,有助于初步判断分期。
早期分析通过多方面的信息整合,可以更准确地评估肿瘤状态和扩散程度。术前需仔细权衡手术风险以及其他治疗方式的适用性,同时建议积极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升耐受力和术后恢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