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伟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眼科
1.去除诱因:
增生性结膜炎通常由慢性刺激或过敏反应引起,如长期佩戴隐形眼镜、不良的用眼卫生或者接触致敏原。治疗的首要步骤是明确并去除这些诱因,避免进一步的刺激或损伤。
如果存在感染因素,例如细菌或病毒感染,应针对病原体进行抗感染治疗。
2.药物治疗:
抗生素滴眼液:如果伴有细菌感染,可使用含抗生素的眼药水,如妥布霉素滴眼液,具体用药需遵医嘱。
抗过敏药物:对于因过敏引起的增生性结膜炎,可使用抗组胺类滴眼液或肥大细胞稳定剂,如奥洛他定滴眼液。这些药物可有效缓解瘙痒和红肿症状。
糖皮质激素:在炎症明显时,可短期使用含激素的滴眼液,如氟米龙或泼尼松龙,但应严格控制用量和疗程,以免引发激素性青光眼等副作用。
人工泪液:对于伴随干眼症的患者,人工泪液可减少结膜的摩擦,促进修复。
3.手术干预:
对于严重病例,尤其是增生组织明显影响视力或引起持续不适时,可以考虑手术切除增生组织,手术后应配合抗生素及抗炎治疗以促进恢复。
4.其他辅助措施:
保持眼部清洁,避免揉搓眼睛。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烟雾、粉尘等有刺激性的环境中。
减少隐形眼镜佩戴时间,必要时更换为框架眼镜。
治疗过程中应定期复诊,监测结膜炎的变化情况和治疗效果。如发现病情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