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饮食控制:
避免摄入过多油腻、辛辣及生冷食物,这些食物会刺激胃肠道,加重不适症状。
可以选择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米粥、蒸鸡蛋或清蒸鱼,减少胃肠道负担。
少量多餐,每次进食不过量,避免暴饮暴食或突然改变饮食习惯。
如果有乳糖不耐受,需避免牛奶及含乳制品的食物,因为这些可能引起腹胀和腹泻。
2.水分和电解质补充:
腹泻会导致水分和电解质流失,可通过饮用口服补液盐或淡盐水进行补充,以防止脱水。
避免碳酸饮料和含咖啡因的饮品,因为它们可能加重胃肠不适。
3.调整生活习惯:
保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因为睡眠不足可能影响胃肠功能。
减少精神压力,通过适当运动或放松训练,有助于改善神经调节对胃肠道的影响。
4.药物辅助(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酌情使用益生菌制剂,有助于恢复肠道菌群平衡。
针对腹胀,可考虑使用促动力药物,如西沙必利,但需要在医生建议下服用。
如果有明显腹泻症状,蒙脱石散可能有助于缓解;如伴随感染迹象,可考虑抗生素治疗,但需确认病因后实施。
5.留意潜在病因:
细菌或病毒感染:常见急性肠胃炎可表现为腹胀、腹泻,与饮用不洁水或食物污染相关。
慢性胃肠疾病:如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或乳糜泻,可能持续出现相似症状。
食物过敏或不耐受:如某些人对麸质、乳糖存在不耐受,会引起这些反应。
应注意观察是否伴随发热、呕吐、血便或体重下降等严重情况,及时就医排查器质性病变。
合理饮食、充分休息并注意监测症状变化,有助于改善胃肠道功能。如果上述调理无效或症状持续加重,应尽早咨询医疗机构以明确诊断并规范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