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饮食调整
(1)每日纤维摄入量应达到25-30克。推荐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包括全谷物、豆类、绿叶蔬菜、水果等。例如,一个中等大小的苹果约含有4克纤维,50克燕麦片含有大约4-5克纤维。
(2)避免过度摄入高脂肪和低纤维食物,如精制米面、油炸食品等,这些可能延缓肠道蠕动。
2.增加水分摄取
每日饮水量建议保持在1500-2000毫升,具体可根据体重和活动量调整。水分充足可以使粪便柔软,促进排便。
3.规律运动
轻至中等强度的运动如快走、慢跑或瑜伽可以帮助肠道蠕动。研究显示,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锻炼对改善便秘有效。
4.建立规律排便习惯
固定时间排便,例如早晨起床后,可以训练身体形成条件反射。即使没有便意,也要耐心等待几分钟,避免过于用力。
5.药物辅助治疗
(1)容积性泻剂:如甲基纤维素,通过增加粪便容量刺激肠道蠕动。
(2)渗透性泻剂:如乳果糖,可以增加肠腔内水分,软化粪便,但需防止长期依赖。
(3)刺激性泻剂:如比沙可啶,短期内有效,但不宜长期使用以免损伤肠壁神经。
(4)新型药物:钠离子通道调节剂如利那洛肽,可用于特发性慢性便秘,经医生评估后使用。
6.心理因素干预
长期压力、焦虑可能影响胃肠功能,建议适当放松身心,可通过冥想、深呼吸或心理咨询改善。
如果以上措施仍未见效,应及时就医,排除器质性疾病如结肠肿瘤或甲状腺功能减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