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飞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肿瘤内科
1.诊断:首先需要进行详细的检查以确诊癌症类型和分期。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如CT、MRI)、组织活检等。通过这些检查,可以确定癌症的具体情况,从而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
2.治疗计划制定:肿瘤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化疗方案。这个方案通常包括选择合适的化疗药物、确定剂量和治疗周期。不同癌症类型和分期所需的化疗方案可能不同,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
3.药物输注:
a.静脉输注:最常见的方法,通过静脉注射将化疗药物直接输送到血液中。
b.口服药物:有些化疗药物可以以口服形式给药,方便患者在家中服用。
c.局部注射:某些情况下,药物可以直接注射到肿瘤所在的部位,如腹腔、胸腔内。
d.泵入法:使用小型泵持续缓慢地将药物输送到体内。
4.治疗周期:化疗通常按周期进行,每个周期由治疗期和休息期组成。一个周期的长度和总周期数取决于具体的化疗方案。
5.副作用管理:化疗药物不仅会攻击癌细胞,也会影响一些正常细胞,引起副作用。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脱发、疲劳、感染风险增加等。医生会提供相应的药物和建议来减轻这些副作用。
6.后续护理:化疗结束后,需要定期进行随访检查,以监测治疗效果和发现可能的复发。检查项目可能包括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同时,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医生会调整护理和生活建议。
化疗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治疗过程,需要患者与医护团队紧密配合。在治疗期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积极的心态,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